為了味道的鮮美,很多人們在做飯時經常放一些調料,來展現一道菜的色香味,雞精、味精就是調料之一,但是很多人覺得雞精、味精有致癌的風險,特別是孕期及哺乳期時,害怕有害身體,索性就不放。

吃味精有害是真是假?科學研究已曝光
味精的成分比較單一,成分幾乎只有谷氨酸鈉?;瘜W成分谷氨酸鈉,是一種鮮味調味料,易溶于水,其水溶液有濃厚鮮味。與食鹽同在時,其味更鮮,味精可用小麥面筋等蛋白質為原料制成,也可由淀粉或甜菜糖蜜中所含焦谷氨酸制成,還可用化學方法合成。
味精還有緩和堿、酸、苦味的作用,谷氨酸鈉在人體內參與蛋白質正常代謝,促進氧化過程,對腦神經和肝臟有一定保健作用,成年人食用量可不限制,但嬰兒不宜食用。
從這一點來說,吃味精并不會對身體造成傷害,別再誤解它是有害調味料。

吃味精會脫發是真的嗎?
味精在進入人體以后,會轉化成酪氨酸、氨酸氨,這些氨基酸對人體有好處,有助于促進蛋白質組成。由此味精吃多了脫發是站不住腳的,所以吃味精是不存在影響脫發的。
如果有脫發的現象,則與其它原因有關,如睡眠因素,部分人睡眠質量不高,經常有失眠的癥狀易嚴重脫發,另外,經常攝入油脂過高的食物或者經常食用辛辣刺激的食物,易導致脫發的情況,所以在日常的生活當中,應注意營養均衡、多運動,保持充足的睡眠,能夠有效地防止脫發。

雞精是否對身體有害?
其實雞精和味精主要的作用是一樣的,雞精中還含有一種叫鳥苷酸的物質,這種物質提鮮效果更好,香味更加濃郁,因此也就有效地發揮出了味精提鮮的重要作用,其次就是雞精中的這些成分也都是很有營養的,對身體沒有多大的害處。
說到這,我們似乎沒有提到雞精中含有對身體有傷害的物質,因此也就可以知道雞精對身體沒有多大的害處,平時在飯菜中適量放入雞精也是可以的。
這樣不僅可以更好的提升雞精的鮮味,還能豐富口感,可以說雞精就是味精的升級版,不管是營養還是口感都得到了相應的升高。

如何正確使用味精?
—— 延緩放味精的時間
一般情況下,我們使用味精都是在菜出鍋之前。
建議炒青菜時,關火十秒鐘以后放味精,做葷菜時候,關火兩分鐘以后放味精。這樣鍋中的溫度降低,也降低了風險。
—— 忌高溫使用
烹調菜肴時,如果在菜肴溫度很高的時投入味精就會發生化學變化,使味精變成焦谷氨酸鈉。
這樣,非但不能起到調味作用,反而會產生輕微的毒素,對人體健康不利,科學實驗證明,在70℃-90℃的溫度下,味精的溶解度最好。

所以,味精投放的最佳時機是在菜肴將要出鍋的時候,若菜肴需勾芡的話,味精投放應在勾芡之前,根據高溫不應放味精這個道理可以得知。
—— 適量食用
加入了雞精味精之后,確實能讓菜肴變得更加的美味,但是也要注意食用的量才好。
吃太多的雞精味精的話,會很容易導致出現惡心想吐的情況,嚴重時還會危害身體健康,所以在食用味精雞精時,要注意把握好度。

溫馨提示:對于尿酸高的人或者有痛風的人,需要注意雞精的攝入,雞精在味精的基礎上添加了核苷酸的成分,這種物質的嘌呤含量不低。食用大量雞精,容易讓機體積攢更多的尿酸,對病情不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