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光明、伊利、蒙牛、衛崗這幾個品牌的牛奶,在國內可謂是家喻戶曉,但是到底哪家的奶更好更適合國人呢?
牛奶好壞最根本還是要看制奶標準
論品質來說,原來的國家標準是每100g的牛奶含2.95g蛋白質,幾家測試結果均符合國內標準,但要求嚴格的光明不認可這種標準,便自行組織了農墾乳業聯盟,蛋白質要求含量是3g,和歐盟的標準是一樣的,菌落總數歐盟標準要少于10萬個每百毫升,而光明制定的是200萬個每百毫升,農墾乳業標準和和歐盟也是一樣,不得不說,光明還是良心企業。

三家奶從口感上的對比
喝了這么久的奶,最簡單直白的感受就是好不好喝,既然都符合國家標準,那么口感就是最直接考慮的理由了,在零幾年那會兒,其實國內牛奶口感上來說沒什么太大區別,就是一個字“淡”,后來有次偶然喝了個朋友給的蒙牛,奶香味道很重,不是說味道重就是好,但起碼真正嘗到了牛奶該有的品質味 ,就現如今來講,喝伊利的牛奶淡的和水一樣,伊利的市值那么高,產品也只是中規中矩,反正符合標準,可以喝就是了,鋪天蓋地的廣告也多,早前的伊利的奶喝上去甚至有一股子腥味,但是從世博會開始,品質加強了就還稍好一些。
奶源優勢
上面說的口感只是個人感受,可能每個人對奶的口感不一樣,那就來看看奶源,奶源好是最直接影響牛奶品質的原因了。

伊利奶源最多,遍布全中國,西北、東北、內蒙古的奶源帶都處于中國黃金奶源基地,但華北和華中的品質就一般了,且散奶多!但是其獨有的UHT技術,較一般的巴氏滅菌法要好不少,其實說到底就是巴氏滅菌法做的牛奶保質期短,而伊利又是上市企業,可以說是做奶方面公司最大的了,很明顯這種保質期短的技術早已不適合伊利,獨有的UHT高溫殺菌技術可以幫助其讓牛奶達到半年甚至更久的質保期,但是牛奶可以放那么久,大家就腦補吧。

最鮮明對比的就是光明了,光明牛奶早就實現奶源革命了。光明拒收散奶、實現科學規模飼養,已經由華東、華中、華南、華北逐步擴展到全國。由于主打新鮮奶,其奶的質保期就沒有伊利那么久,近些天光明開創性地講國內黃金奶源帶寧夏中衛市鮮奶3小時就空運上海,上海制造加上黃金奶源帶優勢,光明乳業此舉也顛覆了行業原奶的運送方式,成為中國首個空運國內的奶源乳制品企業。

蒙牛一般和牧場合作,蒙牛合作牧場有2000多家,蒙牛把對奶牛的管理前伸到了種植環節、用藥環節、育種環節,加強奶源,另外蒙牛投資原生態牧業,進一步強化奶源優勢。蒙牛是在物流上較早實踐“全程冷鏈保障”的企業,在“奶?!陶尽坦捃嚒S—超市”這一運輸序列中,均采用低溫、封閉式的運輸,保證在最短的時間內、最有效的存儲條件下,完成各個運輸環節的任務。蒙牛表示,不僅是從工廠到超市,而應在從牛奶擠出到消費者的餐桌的整個過程中,所有的物流環節均要保障到位。

還是建議大家平時喝點奶,對身體比較好,年輕態。